霍启刚夫妇参观山东舰,郭晶晶亲身体验枪械操作引围观
霍启刚夫妇参观山东舰,郭晶晶亲身体验枪械操作引围观
霍启刚夫妇参观山东舰,郭晶晶亲身体验枪械操作引围观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鲁腾 通讯员 向磊(xiànglěi) 许娅 叶旭周
建始县(jiànshǐxiàn)高坪(gāopíng)镇(zhèn)青花社区,一片层层叠叠的梯田丰收在望。高坪镇青花女子民兵连连长黄美清说,这里镌刻着老一辈女子民兵们一段战天斗地的艰苦岁月。
这段(duàn)岁月不仅铭刻在她们的(de)记忆中,更有一种精神,流淌在每一个队员的血液里。
青花公社民兵连女子民兵积极参加练兵备战(资料(zīliào)图)
艰苦岁月锻造(duànzào)“铁姑娘”精神
上世纪60年代,为解决(jiějué)粮食短缺问题,青花公社(现青花社区)掀起“治山治水治穷”运动。1964年,青花公社组建青花女子民兵班,班长黄圣秀带领一班女民兵,以“越是艰苦越向前(xiàngqián)”的(de)精神,投身到“坡改梯”土地治理(zhìlǐ)工程中。
她们(men)每天在工地(gōngdì)上开山放炮(fàngpào)、扛石运土(yùntǔ)、挖筑地基。“我们先要抡锤凿炮眼,然后在炮眼里填埋炸药,通过爆破把大块岩石改小,然后再肩挑背扛运到造田现场。”83岁的黄圣秀老人(lǎorén)回忆。女民兵们抡起大铁锤,在坚硬的岩石上凿出两尺多深的炮眼,连男民兵见了都赞叹不已。
当时,黄圣秀的丈夫在部队服役,她白天带领女民兵奋战在工地,晚上(wǎnshàng)回家还要照料六旬公婆和(hé)三岁(sānsuì)幼子,挑水砍柴、洗衣做饭,用一双柔弱的肩膀,扛起家庭与集体的双重责任。
“困难纵有九十九,难不倒咱们一双手。凿石(záoshí)千方砌田坎,背土万筐造一亩田!”在这首铿锵有力的劳动号子中,女民兵们历经数年奋战,在乱石嶙峋的荒山野岭改造出百余亩(yúmǔ)的稳产梯田,梯田的玉米、土豆(tǔdòu)养活了一代又一代青花(qīnghuā)人。
1973年1月,原武汉军区授予青花民兵(mínbīng)连女子民兵班(bān)“铁姑娘战斗队”荣誉称号。湖北省军区也发出“向青花民兵连女子民兵班学习”的(de)号召,这支巾帼集体的事迹传遍荆楚大地。
青花女子民兵连开展传承红色基因唱红歌(gē)活动(资料图)
脱贫战场(zhànchǎng)传承“铁姑娘”精神
为赓续传承“铁姑娘”精神,2010年4月,建始县重新组建青花(qīnghuā)女子民兵班,并在此基础上(shàng)进一步扩建为青花女子民兵连。
15年来(niánlái),青花女子民兵连发扬老一辈女子民兵艰苦奋斗的(de)优良传统,在战洪、战贫、战“疫”中,赋予“铁姑娘”精神新的时代内涵。
为推动社区发展,民兵队员联动5户家庭结对共进。在民兵队的感召下,社区居民毛凤年(máofèngnián)返乡将自家(zìjiā)民居改造为特色民宿,并于去年加入女子(nǚzǐ)民兵连。
2018年,总投资15亿元的“青花(qīnghuā)(qīnghuā)田园综合体”项目正式落户青花社区。项目建设初期,青花社区党支部书记、原民兵连指导员唐瑛带领(dàilǐng)队员们夜以继日协调征地拆迁工作,一星期完成1700亩土地流转(liúzhuǎn),三个月攻克57户拆迁难题。
征地拆迁(chāiqiān)的(de)“青花速度(sùdù)”源自2013年的一次特殊经历:当年,村民们种植的白萝卜遭遇市场寒潮,严重滞销。唐瑛自掏腰包(zìtāoyāobāo)8万元予以全部保底收购,以自己损失6万多元的代价,保住了村民们发展产业的信心。
历经五年建设,青花田园综合体(zōnghétǐ)五大功能区全面建成:500余间精品民宿错落有致,2000多亩特色产业基地生机盎然,40个现代农业示范大棚鳞次栉比,5800平方米的(de)农产品(nóngchǎnpǐn)加工厂房拔地而起,构建起“农旅 + 工旅 + 康养”的三产融合发展(fāzhǎn)体系(tǐxì),带动600余人实现“家门口”就业。
看望留守儿童。(资料图(tú))
“迷彩妈妈”们的无私(wúsī)母爱
在战洪、战“疫”、战贫一线,她们是(shì)巾帼不让须眉(jīnguóbùràngxūméi)的铁姑娘;在山区留守儿童眼中,她们是最温柔的“迷彩妈妈”。
2013年,一次偶然的(de)机遇,让(ràng)队员黄玉与12岁的小小(化名)相识了。彼时,小小的父亲常年在外务工(wùgōng),母亲改嫁,为照顾70多岁的爷爷和4岁的弟弟,小小不得不辍学。这(zhè)一次的相识,让小小和弟弟多了一群“迷彩妈妈”。
2021年,小小出嫁前,黄玉以(yǐ)母亲的身份忙前忙后(mángqiánmánghòu),足足张罗了一个多月,为这个帮扶了8年的“女儿”精心置办嫁妆。婚礼上,黄美清带(dài)着其他“迷彩妈妈”们赶来,为她们共同(gòngtóng)的“女儿”送上新婚祝福。小小眼含热泪,向这群帮她渡过无数人生(rénshēng)难关的“迷彩妈妈”们深深鞠上一躬。
“民兵连的每位队员都主动认领过家庭(jiātíng)困难的孩子。” 黄美清说,15年来,“迷彩妈妈”们累计结对帮扶(bāngfú)了200余名留守儿童,开展“送(sòng)母爱、送亲情、送温馨”主题活动超300次,累计捐款捐物超60万元(wànyuán)。
青花女子民兵连(lián)开展训练(资料图)
湖北(húběi)日报客户端,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,不仅为用户(yònghù)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、新鲜的热点资讯、实用的便民信息,还推出了掌上读报、报料、学习、在线互动等(děng)系列特色功能。
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鲁腾 通讯员 向磊(xiànglěi) 许娅 叶旭周
建始县(jiànshǐxiàn)高坪(gāopíng)镇(zhèn)青花社区,一片层层叠叠的梯田丰收在望。高坪镇青花女子民兵连连长黄美清说,这里镌刻着老一辈女子民兵们一段战天斗地的艰苦岁月。
这段(duàn)岁月不仅铭刻在她们的(de)记忆中,更有一种精神,流淌在每一个队员的血液里。
青花公社民兵连女子民兵积极参加练兵备战(资料(zīliào)图)
艰苦岁月锻造(duànzào)“铁姑娘”精神
上世纪60年代,为解决(jiějué)粮食短缺问题,青花公社(现青花社区)掀起“治山治水治穷”运动。1964年,青花公社组建青花女子民兵班,班长黄圣秀带领一班女民兵,以“越是艰苦越向前(xiàngqián)”的(de)精神,投身到“坡改梯”土地治理(zhìlǐ)工程中。
她们(men)每天在工地(gōngdì)上开山放炮(fàngpào)、扛石运土(yùntǔ)、挖筑地基。“我们先要抡锤凿炮眼,然后在炮眼里填埋炸药,通过爆破把大块岩石改小,然后再肩挑背扛运到造田现场。”83岁的黄圣秀老人(lǎorén)回忆。女民兵们抡起大铁锤,在坚硬的岩石上凿出两尺多深的炮眼,连男民兵见了都赞叹不已。
当时,黄圣秀的丈夫在部队服役,她白天带领女民兵奋战在工地,晚上(wǎnshàng)回家还要照料六旬公婆和(hé)三岁(sānsuì)幼子,挑水砍柴、洗衣做饭,用一双柔弱的肩膀,扛起家庭与集体的双重责任。
“困难纵有九十九,难不倒咱们一双手。凿石(záoshí)千方砌田坎,背土万筐造一亩田!”在这首铿锵有力的劳动号子中,女民兵们历经数年奋战,在乱石嶙峋的荒山野岭改造出百余亩(yúmǔ)的稳产梯田,梯田的玉米、土豆(tǔdòu)养活了一代又一代青花(qīnghuā)人。
1973年1月,原武汉军区授予青花民兵(mínbīng)连女子民兵班(bān)“铁姑娘战斗队”荣誉称号。湖北省军区也发出“向青花民兵连女子民兵班学习”的(de)号召,这支巾帼集体的事迹传遍荆楚大地。
青花女子民兵连开展传承红色基因唱红歌(gē)活动(资料图)
脱贫战场(zhànchǎng)传承“铁姑娘”精神
为赓续传承“铁姑娘”精神,2010年4月,建始县重新组建青花(qīnghuā)女子民兵班,并在此基础上(shàng)进一步扩建为青花女子民兵连。
15年来(niánlái),青花女子民兵连发扬老一辈女子民兵艰苦奋斗的(de)优良传统,在战洪、战贫、战“疫”中,赋予“铁姑娘”精神新的时代内涵。
为推动社区发展,民兵队员联动5户家庭结对共进。在民兵队的感召下,社区居民毛凤年(máofèngnián)返乡将自家(zìjiā)民居改造为特色民宿,并于去年加入女子(nǚzǐ)民兵连。
2018年,总投资15亿元的“青花(qīnghuā)(qīnghuā)田园综合体”项目正式落户青花社区。项目建设初期,青花社区党支部书记、原民兵连指导员唐瑛带领(dàilǐng)队员们夜以继日协调征地拆迁工作,一星期完成1700亩土地流转(liúzhuǎn),三个月攻克57户拆迁难题。
征地拆迁(chāiqiān)的(de)“青花速度(sùdù)”源自2013年的一次特殊经历:当年,村民们种植的白萝卜遭遇市场寒潮,严重滞销。唐瑛自掏腰包(zìtāoyāobāo)8万元予以全部保底收购,以自己损失6万多元的代价,保住了村民们发展产业的信心。
历经五年建设,青花田园综合体(zōnghétǐ)五大功能区全面建成:500余间精品民宿错落有致,2000多亩特色产业基地生机盎然,40个现代农业示范大棚鳞次栉比,5800平方米的(de)农产品(nóngchǎnpǐn)加工厂房拔地而起,构建起“农旅 + 工旅 + 康养”的三产融合发展(fāzhǎn)体系(tǐxì),带动600余人实现“家门口”就业。
看望留守儿童。(资料图(tú))
“迷彩妈妈”们的无私(wúsī)母爱
在战洪、战“疫”、战贫一线,她们是(shì)巾帼不让须眉(jīnguóbùràngxūméi)的铁姑娘;在山区留守儿童眼中,她们是最温柔的“迷彩妈妈”。
2013年,一次偶然的(de)机遇,让(ràng)队员黄玉与12岁的小小(化名)相识了。彼时,小小的父亲常年在外务工(wùgōng),母亲改嫁,为照顾70多岁的爷爷和4岁的弟弟,小小不得不辍学。这(zhè)一次的相识,让小小和弟弟多了一群“迷彩妈妈”。
2021年,小小出嫁前,黄玉以(yǐ)母亲的身份忙前忙后(mángqiánmánghòu),足足张罗了一个多月,为这个帮扶了8年的“女儿”精心置办嫁妆。婚礼上,黄美清带(dài)着其他“迷彩妈妈”们赶来,为她们共同(gòngtóng)的“女儿”送上新婚祝福。小小眼含热泪,向这群帮她渡过无数人生(rénshēng)难关的“迷彩妈妈”们深深鞠上一躬。
“民兵连的每位队员都主动认领过家庭(jiātíng)困难的孩子。” 黄美清说,15年来,“迷彩妈妈”们累计结对帮扶(bāngfú)了200余名留守儿童,开展“送(sòng)母爱、送亲情、送温馨”主题活动超300次,累计捐款捐物超60万元(wànyuán)。
青花女子民兵连(lián)开展训练(资料图)
湖北(húběi)日报客户端,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,不仅为用户(yònghù)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、新鲜的热点资讯、实用的便民信息,还推出了掌上读报、报料、学习、在线互动等(děng)系列特色功能。


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